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图文报道 > 高端对话

专访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侯军:从生死边缘到世界500强——探寻山钢逆袭之路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融媒      发布时间:2020-12-10 15:57:52    

今年8月,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山东钢铁集团首度上榜,位列第459名,成为山东第5家上榜世界500强企业。而就在五年前,当侯军刚刚就任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时,山钢正处在生死边缘,连年亏损、产能过剩、历史负担沉重、创新动力不足,是省属企业中唯一亏损的企业。五年间,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山钢走向前台:济钢产能调整堪称国内钢铁业关停搬迁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建、契约化管理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塑科研体系等,历经阵痛的山钢终于迎来转机,不仅扭亏为盈,2019年利润达到64.77亿元,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也由2016年的B+(名义排名第26位)上升为2019年的A+(名义排名第7位),一举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近日,大众报业记者对山东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进行了专访。侯军详细对记者讲述山钢式国企改革的台前幕后,并描述了山钢未来规划。带领山钢从生死泥潭冲到世界500强,侯军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许多做法和探索颇具启发意义。

谈日照钢铁精品基地:

“山钢生存发展寄托所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记者:2015年,刚刚出任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时,山钢连年巨亏,历史负担沉重、资产负债率高企,当时您压力并不小吧?

侯军:来到山钢工作以后,其实当时情况非常不好。钢铁卖出“白菜价”,2015年底跌入低谷,螺纹钢每吨1600块,合着每斤也就8毛钱左右。

压力是非常大的。首先要把情况摸清楚,然后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通过董事会决策,经营层执行,有条不紊向前推进。当然,也要做好整体谋划。

这几年,我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去产能、上项目、搞改革、甩包袱、强党建,取得了明显的实质性效果。

记者:我们注意到,面对如此窘况,山钢首先筹划济钢产能调整。面对国内钢铁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的挑战,估计您的工作并不轻松。

侯军:对于山钢的发展,我们按照国家淘汰落后和去产能总体要求,完成了济钢产能调整,建设了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济钢是一家拥有59年历史的老国企,其产能调整将有2万余名职工需要妥善安置分流,也是中国钢铁行业城市钢厂停产搬迁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济钢停产时,日照钢铁项目还未投产,正在建设中,职工看不到希望。钢铁业是重资产行业,投资回报不高,大家都有一些顾虑,选择岗位时,有些职工并不愿到日照公司。日照公司上马过程中,也有很多说法,有的认为国企钢厂干不好,有的认为项目投资巨大,也不一定能挣钱。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定信心,因为我认为,日照精品基地项目是山钢生存发展的希望和寄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就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利用两年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实现了年产850万吨的生产线投产。

记者: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设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集成创新了100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100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效益如何?

侯军: (山钢日照精品钢基地)实现了投产既达效的目标,改变了原来像钢铁这样的重大投资项目,市场运营要亏上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局面。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日照精品基地每个月利润总额在2到3个亿,以后可能还会更好。

记者:近两万多职工的安置,这是一个很大挑战,甚至可以说,这比单纯搬迁钢铁厂压力大多了。您是怎么化解的?

侯军:调整中确实有一些特殊、困难的群体,更多通过企业增效来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还有就是进行帮扶。我和职工见面沟通,有的时候聊得也很动情,我也是设身处地替他们考虑,不仅把自己当成负责人,重要的是我也是一名山钢职工,在和职工交流的过程中,推心置腹,大家始终围绕着解决问题来做工作。

谈职业经理人制度

“他们感到捧的不是铁饭碗了,是泥饭碗”

记者:除了产能调整外,山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为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山钢还实施了契约化管理改革、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侯军:我们在钢铁行业中率先下好了产能调整的先手棋,能够腾出时间和精力来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后劲儿。这几年,我们每个季度或半年度的会议差不多都以改革为主题,从2016年开始,从总部“开刀”,中层以下全员“起立”,然后竞争上岗。现在看,竞争上岗已经延续到各级权属公司,在改革中,在省管国企中率先实行了经营层的契约化、任期制,14家权属公司有12家推开了任期制。为了完善顶层设计,我们还在去年实行了二级公司董事长的责任制,在这个方面,山钢先行了一步。

记者:这个契约化管理的效果怎么样?

侯军:契约化效果非常明显。就举一个实例来说吧,像“十一”和春节假期,在实行契约化管理之后,管理人员认为任务太紧,假期太长,很多人早早返岗开展工作,因为指标的压力非常直接和明显。在契约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规定一年完不成70%,两年完不成80%就下岗。目前看,通过竞争上岗,也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失去了任职机会。

在契约化管理执行过程中,在工资总额决定机制之下,二级公司负责人的薪酬也拉开了差距。比如2017、2018这两年,在权属公司负责人中,薪酬差距最大拉开到4到5倍。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按照上级要求,山钢还实行了职业经理人试点。首先在金控公司,从社会上招聘职业经理人,这一项改革对各级管理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又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冲击。因为和契约化管理不同,职业经理人完不成指标,组织上包括企业没有再重新给你安排工作的法定义务。任期制还有一些保障的系数,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让)他们感到捧的不是铁饭碗了,是泥饭碗。

记者:会不会有一些人跟您有些抱怨?

侯军:原来确实存在着行政化、官本位等国企病,但通过竞争上岗、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等制度改革的推进,现在也没有人来找我,因为改革都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给你一个平台,你要有才能、有本事,你就上、你就干,大家都是非常公平的。

谈混合所有制改革:

“关键在人,或者是根本在人;关键在头,有一个好的领头人”

记者:山东国企改革备受瞩目,这当中混改也比较受关注,那山钢在混改上面做的怎么样呢?

侯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山钢这几年效益不断提升,也是得益于混改的有序推进,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企业,包袱比较沉重的,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有效的混改措施。

在混改推进过程中,大家在思想上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认识,认为能不能改好,能不能干好。和民企的合作,社会资本的融注,能不能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些问题都非常现实。也曾经一度,在某些同志思想上,认为国企和民企的合作干好了,就是民企沾国企的光,干不好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所以,我们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必须坚定信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认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大体应该把握两个方面:第一,人是根本。关键在人,或者是根本在人,关键在头,有一个好的领头人。第二,重在体制,尤其是机制的转换,我一直认为,国有体制加民营机制是非常有效的。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不是为了改而改,也不是一混就灵,混是手段、改是目标、活是目的。

我们在实践中,从新班子组建之初的2015年底,首先把淄博张钢的主业资产、优质资产剥离出来,与永锋集团以股权50%对50%进行混改合作,企业由原来的巨额亏损,到现在4年多的时间累计实现利润23亿元,上缴税收10亿元,职工的收入由原来每月四五千块钱,现在能达到接近1万块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95%的职工实现上岗就业,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取得了明显效果。

记者:这个50%的占比在当时应该算是一个创举了。

侯军:对。这个在业内,这种情况基本没有,但是我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包括在政府工作,进行企业的改革改制,在控股权的问题上非常敏感。民企要控股,国企要主动,这样为了干成事,我们就采取了50对50的这种架构,这也是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

此外,我们设置了外部董事,这样如果有重大分歧,可以通过治理结构来解决。这个做法,我认为还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直接解决了现实性的控股权争议问题。

记者:您当时提出这个50%对50%的这个股权的分配,有没有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侯军:有。首先,就是对资产评估价值,我们严格按决策程序来推进,但事实上,有些资产价值的认定范围和价值,一些同志也提出了异议,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解释工作。到目前看,仍然有一部分同志可能不太理解,这样我们本着职工就业、有比较好的生活保障和生计的原则,来运筹推进和决策各种事项。

对于和民企合作中,有些问题悬而未决的,我们请第三方友好仲裁,这样才能解决好。不然的话,达不成完全的一致,就很可能影响到企业生产和运营。

记者:混改中,您还提出“能控则控,能参则参”,甚至可以通过混改进行国有资本退出。

侯军:我们也是不断解放思想。能控则控,主业突出,优势比较明显的,那控股对我们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是有作用的。退到参股地位,利用合作伙伴、战略投资者的优势,特别是在机制上的灵活高效特点,发挥融通资金的多方优势,这也是可以选择的。有的可以完全退出的,像省管企业的房地产投资,已经有不少完全退出了。

记者:您认为国企混改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侯军:混改目的,我认为还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从根本上讲,我们经营的是国有资产,要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要尽最大努力,能够保障职工基本生活和生计。在这个方面,我们思想上还是比较清楚和明晰的。要保证混改实际效果,重要的是看机制的完善和提升,激发从业人员创新创造的能力,能够使企业在行业之中有拿得出手、看得见的一些优势,增强大家信心。

谈创新:

“推进高端钢的自主开发与生产,对助力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十分重要”

记者:最近几年,山钢也在不断加大创新。2017年以来,山钢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逐年大幅增长,年均同比增幅100%以上。此外,山钢重塑了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了“一院多中心”的研发体系。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创新,并做出这些调整?

侯军:目前山钢在基础研究方面实力有些不足,我们是围绕着市场变化,贴近客户、贴近用户,使产销研真正能够融为一体。因为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抓住这个根本,加上利用科技力量,实现山钢的转型发展。在具体的提升研发能力上,就是加大投入、激发活力、强化考核,瞄准高端高效领域和产品品种来进行技术攻坚。

记者:我了解到,山钢目前在推进轴承钢的研发生产。您觉得目前我国高端轴承钢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

侯军:轴承被誉为“机械的关节”,是制造业的基础部件,高端轴承更是深深关系着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制造水平及机械设备的出口能力。材料性能(轴承钢)、轴承加工工艺和精密加工设备,我国高端轴承性能与欧洲、日本存在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因此,钢材料至关重要。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我国虽然在多数钢铁产品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高强度、高耐磨轴承钢的冶炼上,依然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在高精度机械加工方面的差距同样巨大。

钢铁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端钢又是这些领域先进制造装备的基础,没有质量过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进的设计和构想都难以实现。但是,我国部分高性能钢铁关键材料如大飞机、高速(重载)铁路、海洋平台、核(火、水)电、国防军工等国家重大工程需要的关键钢材产品仍然满足不了要求。与世界钢铁强国相比,我国钢铁工业关键品种创新研发与自给能力还存在差距,这使得我们在很多时候受制于人,因此,推进高端钢的自主开发与生产,对助力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十分重要。

记者:山钢目前正在研发哪些突破“卡脖子”技术产品?

侯军: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中提到的“卡脖子”材料,国内在高档轴承钢、新型高性能掘进机刀具用钢、船用耐蚀钢和汽车用高端热作模具钢等钢种的生产还存在着“卡脖子”问题,这也是山钢努力研发的方向,并在一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如9Ni钢、800MPa水电钢、980MPa高强钢、X100管线钢、磁悬浮F型钢等。

比如,山钢承担的省级重点研发项目——“高端制造装备用高品质稀土特殊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取得重要突破,稀土轴承钢实现5炉以上连续浇铸,山钢由此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率先成功达成工业化生产目标的企业。我们已经将稀土处理技术推广到2条生产线,成功应用到轴承钢、齿轮钢、轧辊钢3个产品上。同时我们还完成提交专利15项,形成技术秘密十多项,开发新品种4个,并参与制定了2项团体标准。

谈“双循环”:

“国际化并非简单意义上产品出口,要整合全球资源支持山钢发展”

记者:今年疫情来袭,情况比较特殊,山钢表现也不俗。山钢都做了哪些工作?

侯军:对疫情的到来,我们及早制定了工作预案,保持连续性生产,在产品生产,尤其在结构调整上,针对市场需求一度急剧下降情况,我们突出主导的、有比较优势的、盈利水平比较高的产品来组织生产。今年前9个月,山钢经营绩效已超过去年同期,现在一些大钢厂出现亏损,但是山钢销售收入实现逆势增长,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

记者:面对中央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山钢将怎么作为?

侯军:作为钢铁行业来讲,我们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对钢铁的下游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做强供应链和产业链,在不断扩展中来夯实制造业这个重要支撑。山钢要不断调整结构,由原来的规模加质量,改变为品种加效益,要立足于研发生产一批高端的产品。

其次要深刻地理解中央提出“双循环”概念的真正实质性含义,要立足于开放,要利用国际化的资源,国际化的人才,国际化的资金资本等。开放和国际化并非简单意义上产品出口,它是一个全球化的视野和理念,来整合全球的资源,来支持山钢的发展。

记者:针对“企业家四问”中“企业家精神“,您怎么理解的?

侯军:我觉得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第一,就是指导和引导工作的水平,要站得高、看得远,要胸有全局、放眼未来。要准确把握所处的阶段,来引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首先要思路清晰,其次手上要有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抓,并保证落实到位,再者还要能聚合资源,因为企业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聚合者,要有很好的聚合资源意识。干好当下手头的事远远不够,还要开阔视野、提升境界,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

第二,要实现价值创造,实现国有资本资产的保值增值。因为组织把这么大的一个体量企业交给我们来管理,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责任,如果不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那么我们就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的企业经营者。

第三,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企业本身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要为经济发展多做贡献。企业家不仅要让企业提质增效,还要有民族情怀,要促进钢铁行业的发展,让我们钢铁行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能够打得响、叫得响。

记者:这几年,作为山钢的带头人,您压力大吗?

侯军: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感受最深的就是睡不着觉,每天工作量也不小。准确识别、努力寻找山钢的发展道路,这是每天一直在脑子里反反复复考量的课题。

记者:山钢已跻身世界500强,利润表现也不错,您现在有何感想?

侯军:进入世界500强,我认为是一个新起点。但是,我们距离做大、做强、做优,还有很远距离、很大差距。比如我们在经营质量性指标中,资产负债率比较高,净资产利润率、归母利润水平还不如其他钢铁企业的水平。进入世界500强,对山钢既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也同时感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要真正使山钢由大变强,需要我们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凝聚钢铁人信心,需要我们把山东钢铁继续放在世界钢铁、中国钢铁的发展大势之中去研判,培育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